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亚马逊也将裁员,危机浪潮中如何“明哲保身”?

17 November 2022 By Neo Yuan

Share

热门话题

本周开始,另一大科技公司亚马逊也将宣布裁员。

据报道称,亚马逊的管理人员已经开始通知员工,他们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公司内部寻找另一个职位或接受遣散费并离职。许多员工通过 LinkedIn 等软件承认他们受到了这些举措的影响。同时,这一消息无疑是给予了很多员工巨大的挫败感,一时间整个公司“人心惶惶”。

亚马逊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西雅图的科技公司,专注于电子商务,云计算,数字流媒体,和人工智能开发和研究。在科技公司中,其股价的价值可以排进前五。同时被誉为最有价值的品牌。

亚马逊公司的知名度极高,其实在最开始,其野蛮扩张的策略,强行霸占行业份额使得亚马逊公司闻名于世。但是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如今的亚马逊。

本周早些时候有消息称该公司计划裁员达到10,000 人——约占其公司员工总数的 3%。这一数字如果属实,那么将会意味着这次裁员将是这家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巨头在其近 30 年的历史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裁员。

新冠疫情期间,消费者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转向了在线端和电子商务,亚马逊和其他科技公司都觉疫情不会那么快过去,或者说,这样线上的生活习惯将会持续很久。因此在过去几年中都大幅增加了招聘。现在,随着人们生活逐渐走向正常,习惯已经慢慢恢复和并且宏观经济状况恶化,许多这些看似不会受到影响的科技公司正在经历“拷问”,并且已经开始解雇数千名员工。

那么在2022年下半年,已经有不少的巨头公司开始了裁员。

在新东家埃隆马斯克的领导下,Twitter首当其冲,其解雇了 7,500 名员工中的大约一半,理由是每天损失约 400 万美元不必要花费。而且裁员来的毫无征兆,甚至没有提前给公司管理层发通知。虽然后续马斯克召回了小部分员工,打了一波脸,但是总体上还是裁员了非常多的一部分人。

几天后,Meta宣布将裁员约11,0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3%。该公司上个月报告连续第二个季度销售额下降。加上扎克伯格对于Metaverse 高额赌注,裁员势在必行。

还有很多金融公司都陆续开始裁员,例如高盛,黑石等等。另一方面看,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发生经济衰退概率在急剧加大。

在每一波裁员潮中,被淘汰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些特质,1.资历较浅,特别是实习生和新入职员工。其中的价值无法快速体现,就容易被裁退。2.工资特别高,但是创造价值有限的人。在一切向好的时期,高薪人员无所担忧,但是经济衰退来临,公司可能会因为削减预算而裁去部分高薪员工。最后就是裁员成本低的人,其实这就是综合考虑,价格和公司花费不成正比,那么注定将会被淘汰。

新一轮的危机过程中,如何才能保证自己不是那个被淘汰的人呢?

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

首先就是增强自己的“硬实力”,就是自身工作岗位上的能力。比如提升业务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对于公司的贡献度。在不断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发展,比如各种执业证书,新的外语,新的技能等等。这个就是所谓的艺多不压身。

其次就是“软实力”,需要在公司,甚至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话语权,这样就算被裁也会很快找到新的岗位。最后公司人际关系也会有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在公司一直处于“透明人”的阶段,危机来临时候也是十分危险。

最后就是发展副业,进行一些适当的投资,有着被动收入,在危机来临是就不会显得“捉襟见肘”。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Neo Yuan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