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周末被罚180亿,周一就上涨6%,阿里为什么能越罚越涨?

12 April 2021 By Jacky Wang

Share

市场回顾

  • 澳洲股市周一轻微下跌,由于英国疫苗在澳洲对50岁以下人群不建议注射,因此导致旅游股下跌。
  • 中国股市下跌大约1%。美股继续在历史高位徘徊。
  • 黄金下跌10美元,报价1740. 石油保持在59-60美元。
  • 澳元和美元报价在0.7650附近。
  • 比特币报价维持在6万美元上下。

热门话题

最近几天中文新闻头条都在说阿里被罚的事,相信昨天Jacky也和大家详细说到了阿里被罚的前因后果。但是这罚钱的新闻热度还没有完,在昨天的港股交易时间内,阿里的股价就已经上涨了6%,甚至在开盘的时候上涨达到了8%。

这明明是被罚了180亿,怎么开盘就大涨呢?难道是我们眼花把送钱看成了罚钱?还是有哪个大户又出现按错买卖键,把卖出不小心按成了买入?大家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我今天就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这180亿天价罚单之后股价还能暴涨。

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明罚暗保。也就是看上去是重罚,其实本意并非要重伤阿里,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罚款数额180亿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阿里,腾讯,京东,百度这类市值超过千亿,甚至接近万亿的公司来说,180亿也不过是1个月的盈利。并不会伤其筋骨。在昨天Jacky的分析中其实已经说到了,对比之前中国对美国高通芯片的罚款使用营业额8%的做法,针对阿里的比例只有一半,4%。而且还不包括其海外收入以及蚂蚁金服的收入。

所以这180亿看似很多,但用在阿里这个体量上的企业来说,却不是坏事。阿里的股价从去年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之前的300美元一股,暴跌到今年最低的220美元,跌幅接近了30%。因为投资者担心的并不是这180亿的罚款,而是担心阿里有可能被分拆肢解,成为多个跨行业的企业,而不再是一个集团。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削弱其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竞争力,当然了,作为中国少数拿得出手的企业,监管部门也不会自砍一臂让国家上其他竞争对手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如何控制好这个度就成为了关键。

但是正如我在去年蚂蚁出事时候明确说到:阿里早已不是马云的,马云早在2017年就辞去了阿里集团的一切职务,但是依然保留了对蚂蚁金服的控制。所以现在对阿里重罚,其实如果对比其体量来说,并非重,而是轻。大家想想,王健林的万达当年是什么结果?对比万达,阿里的结局好太多了。所以现在结果只是罚钱,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好事,只要不拆分阿里,罚这180亿其实对比其股价下跌1/3,跌去几百亿市值来说,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对于阿里未来来说,我个人和Jacky观点不同,我认为阿里的背景和蚂蚁有很大不同,阿里已经换了实际控制人,所以阿里未来依然会得到国家的支持,所以目前的价格对于其他早已创新高的同行来说,阿里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但是蚂蚁不一样,只要蚂蚁的实际控制人一天不换,那它就一天别想上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任何有能力的裁判都不会放任一个行业内出现一家独大。阿里不行,腾讯当然也不行,所以只要有腾讯在,阿里就要继续活着,而且要好好的活着。有句话叫一山不容二虎,但是在阿里和腾讯这两个中国顶级互联网企业中,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看问题要看得透,看到底。在中国的企业,盈利多少是次要的,站位正确是第一。投资,不仅仅是看图,看线,更要看懂布局和政治。有关阿里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写更多,但是只能说到这里,更多的内容,未来大家会一一知道。但是我判断这个事件上的基本原则就是:阿里已经不是马云的,所以不会被严重打压。这180亿的罚款,就是明罚暗保。

图形分析

黄金走势:大家注意,黄金已经走出了双底形态,目前第一次冲破1750回落,一旦第二次冲上1750,上涨可能会很大。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