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AMD锐龙7000来了,AMD股价不升反跌?

30 September 2022 By Neo Yuan

Share

热门话题

AMD 期待了两年的 zen4 架构 Ryzen 7000 系列终于来了。

作为一个经历了红绿争霸(AMD VS NVIDIA)和红蓝之争(AMD VS Intel)的人。从zen2 架构开始,也是见证了AMD的崛起。

2019年Zen2 架构的横空出世,让大家看到三代Ryzen 有多么好用。架构层面的突破,随之而来的就是性能的暴增。AMD 一直以来的高性价比策略为其营造了很好的口碑。再加上三代Ryzen 无论是旗舰端,还是中高端,以碾压的姿态打败了9代Intel cpu,也同样的干掉了10代的Intel。

继而来到了新一代的Ryzen 5000系列。第四代的锐龙Ryzen 延续了上一代的凶猛势头,在性能上比起上一代提升了xxx,不仅如此,11代Intel 也是被5000系列的CPU完全击败。也正是这两代产品的高调问世,阻止了Intel系列的cpu继续挤牙膏。无论是价格还是性能,大家都在高呼“AMD YES”。因此才有了12代Intel 的超亮眼表现,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在两年之后,AMD终于推出了新一代(第五代)的 Ryzen 7000 系列产品。老实说,因为前面两代的提升实在是太巨大了,所以人们对于这代产品期待会有些过高,也有人觉得干不掉12 代 的Intel cpu 就是不合格的。理性点说,12代Intel 可不是前几年挤牙膏的产品,想要这代干翻,可能性其实不大的,我觉得就是比起上一代有不错的进步就够了。

那么就来看一看,这一代产品的表现如何。

首先看看这一代的改变,这一代的改变第一就是外观上,新一代的外观感觉炫酷了不少,有种蒸汽朋克的感觉。规格上从zen3变为了zen4 架构,工艺从台积电7nm换到了5nm,新的AM5接口。

(source:AMD)

作为7nm到5nm的工艺改变,那么首当其中的就是可怕的频率,在这代中的7950x频率单核达到了5.7Ghz,全核来到了5.1Ghz。这个数值看的我热血沸腾,想一想上一代5950选材到4.9Ghz,简直像个重磅炸弹,频率是已经追上了Intel 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这代7000cpu 中,居然配置了核显了,也就是不买独显,平常办公也够了?这不变相打压一波老黄?

接下来就是性能表现了,发布会上AMD宣城的IPC提升是13%,但是我看了下各个测试视频数据,并没有达到那么高。那么这里不得不解释一波,什么事IPC。

IPC的英文名称是Instruction Per Clock,中文是每个是每个时钟指令,大致意思就是每个时钟周期下,执行了多少的指令。通常来说,其中CPU性能的公式为性能=IPC*频率。比如说,大家都在4.0Ghz的主频下,IPC提升10,%,也就是CPU性能提升了10%。

那么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一个工厂进行机械化制作,每次运转可以做10个磨具(IPC),一分钟可以运转5次(频率),那么一分钟就做出来50个磨具(性能)。当工艺改进后,每次运转可以做11个磨具(IPC增加10%),一分钟后做了55个。这样就性能就提高了10%。

那么zen2升级到zen3 时候,IPC提升了18%!这么爆炸的提升,隔壁牙膏厂当时想都不要想好吧。因此,在这代Zen4 大家也是给了期待。但是似乎,IPC进步的没想象中那么大?

不过呢,这次zen4 架构的高频还是让理论性能比起上代增加了20% 左右。属实效果不错。

游戏性能上比起5000系列也有显著提升。不过比起12代酷睿,还是无法打败,这个呢,我相信很多人难免会比较失望吧。其中得提一提,其中上代的5800x3d的游戏性能真是很棒,让我不得不在想,明年会出7800x3d吗?如果有,那么我一定会去入手。

Zen4 的创作方面性能,7000系列在专业软件中比起上一代提升挺大,特别是7950x,但是除了7950x,其他的和12代酷睿没有太多优势,考虑到13代酷睿即将发售,不禁也是为AMD捏了把冷汗。

(source:AMD)

最后一个就是功耗,发布会上就可看到,其功耗较低了60%, 看了极客湾测评,在同频下,和上代相比,功耗的确是降了60%,性能增加,功耗降低,低碳环保,这点倒是做的很不错,电费也省了不少。

总结来说呢,性能比上代提升较大,但是没有完全干掉12代酷睿,相信大家还是会有些失望。因此,在新产品发布之后,AMD的股价并没有太大的上升,因为预期给的足够高,这次新产品并没有达到甚至超过预期。

技术面来看,AMD股价已经跌破了区间带70-73下方有着不少的空间。如果AMD股价要回到原来的节奏上,势必需要先突破70-73阻力带。

最后,我们也展望一下AMD下一代显卡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Neo Yuan | GO Markets 助理分析师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