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美联储加息历史复盘

28 September 2022 By Xavier Zhang

Share

热门话题

加息周期中,美股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美股面临盈利上行+货币紧缩的组合。此时美股通常会在加息初期出现 一定幅度的调整,持续时长也通常在 几个月以内。随后盈利上行仍将支撑美股继续走高。直到盈利增速出现下行,或投资者对盈利的预期转弱,美股才会真正开启大级别的下跌行情,而这通常发生在加息周期结束之后。

第二,美股面临盈利下行+货币紧缩的组合。美国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典型如 20 世纪 70 年代。这段时期,美股通常在货币政策收紧之前就出现调整,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当估值达到低位,或滞胀结束时美股就走稳见底。

从 1965 年以来,美联储加息一般不会成为美股进入技术性熊市的触发因素。联储加息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长过热的风险。所以在货币政策刚刚开始收紧时,美股面临着盈利上行和流动性收紧这两股相反的力量,更偏向于震荡。直到投资者对盈利走弱的担忧增强时,美股才会出现调整。典型如 2018 年 9 月、2015 年 8 月、2000 年 3 月、1973 年 1 月等均是如此。

较为特殊的情况是,美联储加息期间,美股同时面临其他利空,此时美股的表现不佳。如 1972 年 4月-1974 年 7 月,美国经济处于滞胀阶段,美联储加息以应对通胀问题。再如 1977 年 4 月-1981 年 7 月,美元危机爆发、美元指数下跌、美国国际收支恶化等迫使美联储加息,但同时经济已处于下行期。整体上看,美股在加息期间大跌的概率不高,基本面下行才是核心利空。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美联储加息进入中期阶段,经济停滞增长和高通胀基本表明美国陷入滞涨,美股也从年初已经经历了大幅度的回撤。目前其实企业的盈利都是偏好的,接下去美股进入反弹行情的概率远远大过继续下跌。

复盘加息周期 1:

伴随着通胀压力的走高,美联储在 1999 年 6 月至 2000 年 5 月持续 6 次加息,累计幅度为 175bp,利率从 4.75%提高到 6.5%。在此之前,美国经济已连续上涨近 10年。在逐步摆脱了储贷危机之后,1992Q1 之后的每个季度美国实际 GDP 增速均保持在 2%以上。加息期间美国经济增速小幅放缓,但 GDP 增速的环比折年率仍维持在 4%以上。

在加息初期,美股出现小幅波动。标普 500 指数从 1999 年 7 月 16 日的 1419 点下跌至 1999 年 10 月 15日的 1247 点,跌幅达到 12%,持续时间长达 13 周。从估值与盈利的贡献程度来看,这段时期标普 500 的市盈率从 1999 年 6 月的 29.88 下降至 9 月的 27.03,估值跌幅达到 9.5%,本轮调整大多由估值贡献。在加息中期,盈利支撑美股继续上行。从 1999 年 10 月到 2000 年 4 月,美股迎来了一波反弹,标普 500 指数从 1999 年 10 月 15 日的 1247 点上涨到 2000 年 4 月 7 日的1516 点,涨幅超过 20%。

随着初期加息市场担忧情绪的消退,美股迎来了估值和盈利的双双上行。其中估值在 2000 年 3 月回升至 28.94,接近加息前的水平,同期标普 500 指数净资产收益率(ROE) 连续走高,GDP 增速也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即使是2000 年 2 月下旬美国国债利差(10y-2y)倒挂也没能阻止美股的上涨行情。在加息末期,市场对美股盈利下行的担忧加剧,互联网泡沫破裂就此开启。标普 500 指数在 4 月 7 号冲至高点后开始回落,随后开始了一波两年之久的下跌行情。美股在 4 月开启调整的触发因素有,微软公司反垄断案引发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盈利前景的担忧(2000 年 4 月)、国际油价走高加重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

事后来看,美股盈利的下行才是驱动行情的关键因素,标普 500 指数ROE 在达到 2000 年 5 月的 18%后开始迅速走弱,直到 2002Q2 止跌,由期初的 16.32%下降至9.92%,降幅达到了 6.4%。这个降幅创出了历史新高。美股盈利下行既有宏观经济走弱、911事件冲击的影响,也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暴露、此前虚增的利润回吐的影响。

更详细的美联储加息历史复盘,请联系小助手获取。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Xavier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