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中概股暴跌,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22 March 2022 By Mike Huang

Share

热门话题

在上周,大家都经历了一次创记录的中概股暴跌,不论是在美国上市的消费类电动车,还是在香港上市的腾讯顺风,无一例外都遭遇了暴跌,部分中概股与恒生科技股的跌幅甚至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上一周纳斯达克中国科技指数大跌13.43%,恒生科技指数大跌10.36%,我们要知道,加上之前三周的下跌,两者均已连跌四周。截至上周3月14日收盘,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中概股综合指数对比其在2021年2月份高点回撤幅度高达77%。上周的价格甚至跌穿了2018年末中美贸易战严重时期的价格,也跌破了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的第一轮大跌的低点。

那中概股为什么会下跌这么大?网上很多说法都提到了中概股的加速下跌与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新进展有关。因为就在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中概股企业列入退市风险清单,这也再次加剧了中概股退市的担忧,使得很多资金出现了恐慌性撤离,这就使得很多原本是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概股与恒生科技股出现了大跌。

那什么是外国公司问责法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介绍。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由美国国会2020年表决通过,2020年12月生效。根据该法案,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向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提供审计底稿,如果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三年不能满足该要求,就有可能面临强制退市。理论上这看上去没什么毛病,毕竟你要在别人的市场融资上市,就不得不按照别人的规矩来做事。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这个法案对于很多中概股在实施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最大矛盾是,中国监管机构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止一些中概企业将审计底稿披露给美国监管机构。比如阿里的城乡消费者分布数据以及详细类别消费金额,比如滴滴打车时的部分人流数据等等。

但是美国监管机构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再三重申,对于无法提供审计底稿的中概企业将予以退市。这就卡在那里了。这个矛盾如何化解尚需中美两国证券监管机构协商,后续进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最理想的情况是中美双方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放宽部分中概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最坏的情况则是中美都不肯退步,那么一些中概企业恐怕只能选择美股退市,回到港股或A股上市。

如果我们只看财务数据,过去一个月的暴跌明显就显得不合理,以阿里巴巴举例,虽然在过去12个月其盈利出现大幅下跌,但是不论是客户占有率,还是季度销售额,或者是净利润,都是其最初上市的3倍以上,然而股价在上周却和其2014年上市价格80美元左右一样。从最高峰的300美元足足下跌了70%以上。像其他的教育类和地产类股票价格更是出现了90%以上的暴跌。

那这个退市,换一个市场上市,如果公司依然是赚钱的,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吗?为啥美国有可能不让你上市,股价就会暴跌这么多?我们看问题一定要一针见血。

中概股的暴跌,并不是仅仅财务问题引发的暴跌,更多的是国家之间的激烈对抗,准确的说是中美之间爆发激烈冲突导致的暴跌。这样的暴跌毫无疑问已经偏离了财务定价。不论是投资者还是股民,在上周最恐慌的时候几乎是以不计成本的代价甩卖中概股。仿佛今天不卖,明天就要退市了。

所以投资者担心的,并不仅仅是当前中概股上市财报,更多的担忧是来自于如果中美两国关系在未来如果不进步,反而继续退步,那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是不是也会受到限制。甚至之前美国制裁中国部分高科技企业的名单,还会不会增加?这才是投资者真正担忧的。

那现在是不是可以投资中概股?

从财务上来看,现在的价格明显不能准确反映其经营情况,或者准确的说,如果抛开政治因素,当前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了。但是刚才都说了,要抛开政治因素。很可惜,这个因素无法抛开。从中美两国的关系来看,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主要来自于美国证监会的强制退市令会不会修改,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能否在未来有所改善。

一句话,中美关系好,中概股就会大涨。如果中美继续恶化,那下跌不会停。现在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和钱无关,和公司盈利影响也不大,主要看两国关系。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