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发改委计划超前基建,澳洲传统大老粗再迎春天

21 February 2022 By Mike Huang

Share

热门话题

最近又到了澳洲上市公司发布财报的时间了。先是银行,接着是矿业,这不,昨天轮到了A2奶粉和澳洲最大的钢铁厂BlueScope发布财报了。A2的数据并不好,半年收入下滑2.5% 税后净利润再跌53%。但是股价却神奇的上涨了6%,原因就是投资者原来预期的结果更差,结果出来以后虽然差,但是比想象中的好,就好比本来准备考不及格了,结果出来是60分,皆大欢喜。

但是BlueScope钢铁厂就完全不同了。根据其财报显示,其过去半年的利润同比增长62%;其中澳大利亚钢铁产品部门的息税前利润为6.88亿澳元,而亚洲和北美建筑产品部门的息税前利润为2.66亿澳元,分别增长了165%和77%;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部门的息税前利润为8600万澳元,增长了50%。

那为什么这传统的,没人待见的,过时的,老大粗行业,如今却能重现青春呢?毫无疑问,并不是新能源不行了,没人要了。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去年的泡沫被吹得太大了。我在去年关于元宇宙是不是忽悠的一期文章和视频里说到的观点。我支持科技改变社会,科技改变生活的观点。但是往往在一个新产品刚出来的时候,很难普及到每个人,或者很难成为我们生活在天天会使用到的东西,就比如我去年买的Facebook旗下公司生产的VR眼镜Oculus 2。我从刚开始新鲜劲每天玩,到之后一周玩一次,到现在2个月都没玩。这就说明了VR和元宇宙距离百姓的生活,距离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是10年前说电动车概念一样。但是当这个普及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量变就会变成质变。而在这之前,往往泡沫会吹得很大。就如同facebook公布业绩没有达到预期,股价会在一天之内暴跌20%一样。在2022年美国开始加息的日子里,很多之前的泡泡都会破,而只有靠着真实盈利,真实现金流的行业,就会在其他泡泡破灭后吸引到资金。

而导致传统矿产和钢铁业股价暴涨的另一个原因依然是老调重提的中国需求。中国发改委在2021年12月底发布的新闻中说到。中国计划在2022年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大家注意到关键词:适度超前。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提前规划,提前开工,提前造。造啥呢?就是造“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按照国家发改委官方解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内容,涉及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虽然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高铁,机场和高速。这次的基建目的是为了争取未来产业中上游的发展。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有基建,就需要钢筋水泥和电线。就算是用到一小部分,由于目前中国巨大的基数,因此每个省的规划,都来一点钢筋水泥和电线,31个省市加起来就是天文数字。

毫无疑问,在当前全世界经济都受到疫情影响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年之后,国内面临着每年10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保经济,保就业,还要清零,多个无比艰难的任务同时需要完成,这对于2022年来说是一个非常挑战的时期。因此这时,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就不得不再次成为了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适度超前,就是对澳洲铁矿石和传统矿业企业的一剂强心剂。也是我今年看好这些企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到2022年年底,到底是新能源反弹多,还是传统能源涨得快。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