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一场因为不让孩子上补习班引起的暴跌

6 August 2021 By Jacky Wang

Share

热门话题

周一的时候,国内A股市场迎来了近12个月来最大的跌幅3.4%,各个板块全线飘绿,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相信大家都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国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上周六发布的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新闻,具体的信息呢,Jacky也在周一的广播中有给大家介绍过。虽然国内有非常多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已经上市,但是占比整个A股大盘比重是非常有限的,那为什么仅仅是教育培训公司的不理消息,怎么能引起A股这么大幅的回调呢?

我昨天啊,在网上看到一个相关的段子,非常有趣,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孩子不用补课了,开辅导班的崩盘了。不用补课,眼睛就变好了,所以眼科崩盘了,妈妈周末不能送孩子去补课,自己也没时间去做美容了,所以医美也崩盘了。孩子不能送辅导班,爸爸也就没时间出去喝酒了,所以白酒也崩盘了。不用喝酒,身体也好了,就不需要养肝也不需要创新药了,所以片仔癀和创新药也崩盘了。

虽然是一个段子啊,但我觉得还是比较能解答上面这个问题,现在的资本市场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公司,都不会独善其身,市场是一个整体,一个骨牌倒了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对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辅导机构下手,政策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从80后开始,我相信国内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秉承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去培养孩子的,所以几十年来尤其到了今天,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培训班等等的超前教育应运而生,生怕自己家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之前在国内看到某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对手。瞧瞧,轻描淡写的二十来个字,但看了连我这种未婚未育的人都开始有头皮发麻的焦虑感,更别提国内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为学区房奋斗的双独夫妻了。

但是新政策的实施对目前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总会经历一阵阵痛。其中对于我或者很多出国的留学生来说,最有情怀的应该就是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了。不是做菜的那个新东方烹饪学校,是做英语培训的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想当年,新东方帮助了多少备受雅思,托福,GMAT煎熬的出国学子。但是,上周末文件一出,股价都不是拦腰斩,是直接脚踝斩,从48跌到了15,不由得引人唏嘘不已。但是,逐利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的特性,既然教育板块不吃香了,还有更多的蛋糕。但对我们投资者来说,做投资最不应该的就是讲究情怀,所以对于教育板块蠢蠢欲动的投资者也应该谨慎再谨慎。

那重拳之下,国内那么多校外辅导班会走向何方呢?这些师资又怎么办呢?

我觉得,在政策没有完全实施落地之前,肯定有很多家长依然在担心,焦虑,自家孩子没法参加课外培训班了,但是其他家的孩子是不是仍然在努力?只是偷偷的努力。我觉得并不排除。因为最终,孩子的升学名额没有扩大,教育资源有限的事实没有改变,而现有社会资源有限也是事实。所以,在教育市场真正完全调整,各项政策调整到位之前,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咖啡厅,奶茶店卖起了188和288一杯的奶茶和咖啡,只是他们的服务员刚好是原来某某教育机构的知名数学老师。美容院说不定也有了孩子的托管业务,妈妈在做美容的同时,孩子可以托管给美容师,只是这个美容师可能刚好会辅导英语….同样的道理还有高学历的一对一家政保姆等等….

对于资本来说最不缺的,就是赚钱的机会。一个教育板块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奶茶店,家政公司,医美美容院…..

图形分析 

CHINA50:最近的CHINA50受国内各方消息影响节节败退,尤其是对于之前在18000以上入场的投资者应该有不少压力。目前来看CHINA50已经跌破16000和15000支撑位,短期谨慎冒然做多。但是对于没有上车的朋友们来说,此次回调也是个入场时机。不妨等价格企稳之后,分批建仓。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