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机构跑步加仓中概股

18 May 2021 By Jacky Wang

Share

热门话题

5月12号我记得广播的时候提到了China50和中概股的底部出现了,因为他们是先跌先涨。所以上周五和本周一, China50的上涨幅度接近1000点,一张合约就能赚差不多1000澳币,大家如果买的可以改善一下伙食。

在5月18号,因为美国方面需要公布机构持仓情况,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家,大家可能知道的机构解读一下。

一家是高瓴资本,中国非常出名的,在海外和本土都有投资的一家机构,第一季度它在美股一共持有了91家公司,市值大概是101亿美元。投资的行业主要是集中在科技、医疗和消费三大领域,之前科技板块下跌幅度比较大,所以第一季度高瓴资本加大了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

医疗和医疗器械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它既是防守板块,又是可以进攻的板块。

消费依旧是选择中概股方面,因为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依旧是中国。在科技方面的买入,这里有一家公司值得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叫做salesforce。高瓴资本持有6.4万股,市值排行是投资美股持仓的第13位。是一家非常稳定的CRM管理平台,这家公司非常的佛系,澳洲总部在悉尼是美国公司。在悉尼的这些员工里面,我们也接触过,他们一般就是朝九晚五,上班打打卡喝喝咖啡,虽然佛系市场占有率却非常高,基本上8成的稍微有规模的公司都会用到它的系统。

除了这家公司,高瓴资本在前段时间还投资买入很多新能源汽车股票。

这里推荐两家公司,百度和蔚来汽车。这两家公司背后,是依托于中国市场和中国的资本,客观的来说,在最近10年中国发展的这段时间,具有核心战略意义的企业和资本都还不错,我相信在未来中国的人才逐渐能够比世界其他国家的进步速度要快。虽然中国有极其严重的内卷,但是内卷带来的是科技加快进步和创新,老外这边工作一天5小时,中国可能一天工作15个小时,在这样快速的创新能力面前,虽然对于工作人员或者是咱们叫打工人不太友好,但是对于企业家对于股东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说我们要作为投资者的话,参与进去作为股东,最终能够享受到这些潜在的收益。

特斯拉是新能源龙头汽车,但是我们之前是跟大家讲过是建议做空,虽然跟小鹏汽车他们相比,特斯拉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只不过在此前有一天,我记得上海一位女车主踩在特斯拉的车顶上,大闹会场,那个时候我们是建议大家做空特斯拉的股票,当时的价格是在750美金左右,现在是在550美金,下跌了200美金。

这种操作做空,就属于确定性的事件。做投资最喜欢的就是确定性了。

另外一家机构是索罗斯,它的知名度在金融行业是非常高的,过去的操作,比方说做空英镑,打击欧元区,做空亚洲,甚至于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它这几次大的做空对市场的影响都非常的深远。

像现在很多国家包括土耳其、阿根廷他们股市汇市双杀,也受到了国际资本大鳄的狙击,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经济波动比较不稳定。

索罗斯作为投资大师,在去年到今年赚了不少钱。在今年3月份开始,科技股暴跌,他们疯狂的买入科技股,索罗斯在4月份开始逆势加仓,科技股抄底。因此从索罗斯和高瓴资本的信号中能够看出来,此前下跌幅度较大的科技股和中概股在目前4月份之后,在5月份基本上已经迎来了中期建仓的时间。 

图形分析

XAUUSD黄金:黄金价格突破关键阻力位1840-1850区间,目前1870美金。下一个关口是1950美金附近。因此顺势做多的盈利概率更高。止损价格放在前期阻力点1840美金下方。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