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新闻 & 分析

澳洲银行收紧贷款政策,预判央行将会提前加息

1 January 1970 By GO Markets

Share

热门话题

关心澳洲股市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本周一澳洲股市出现较大下跌,其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澳洲银行股的回调。其中联邦银行更是暴跌了5.2%。

这是怎么回事?银行股怎么暴跌了这么多?是要倒闭了?

当然不是。不是倒闭,而是故意让自己少赚一点。为什么?因为虽然澳洲央行官方没有降息,但是联邦银行已经率先宣布,将会缩紧贷款政策,以提前应对澳洲央行未来的提前加息计划。大家可能要问,这是不是傻?别人不收紧,你先收紧,那客户岂不是都被其他银行抢走了?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澳洲银行信贷政策过去1年的变化:2020年全球疫情,2020年3月澳洲降息,并全面印钱刺激经济,随后澳洲政府连续发表讲话,旁敲侧击说过去几年针对银行系统的调查基本已经结束,潜台词就是让银行可以重新放手干,多批一点贷款出去,帮助经济和地产恢复。在8个月之后,2020年11月,澳洲再次降息到历史最低的0.1%, 并且继续强调如果地产价格上涨,他们也不会考虑马上加息。这样一来正式拉开了澳洲过去20年历史上上涨最快一波地产上涨潮。在悉尼和墨尔本部分地区(距离市中心15公里以内为主)的独栋房屋价格从2020年3月低谷到2021年4月累计上涨超过30%以上。并且丝毫没有减退的意思。

这样的涨幅给了银行和澳洲政府巨大的压力,对于银行来说,大量投资者以20%甚至更低的首付来博一把地产的上涨。但是一旦价格回落,这大头都是银行在承担,一旦贷款者违约放弃还款,那将意味着对于银行来说将成为呆账坏账。而上涨过快的房价也会导致大部分普通人无力承担,从而影响到下一届选票。因此不论是银行还是政府,都希望房价能稳定上涨,重新激活消费和民众信心,但是一旦上涨过快,就会带来更多巨大的副作用和潜在危险。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既不影响现在的经济,继续鼓励消费,又能打压过热的地产市场呢?

我在过去几个月的节目中说过很多次,澳洲可以在不加息的情况下实现对地产的调控。具体来说就是使用行政命令,而不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比如,中国的限购就是一种行政命令来控制房价。澳洲虽然没有限购本地买家,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印花税多少,以及要求银行贷款审查条件的松紧调节,来达到一样的目的。只是会更加柔和一些。

联邦银行并非不想赚钱,而是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在上周,澳洲银行业的上级机构,澳洲谨慎金融委员会APRA,就已经发出了警告,对于目前商业银行持续高速增加的地产贷款表达了担心。这其实就是一个警告信号:告诉它管理的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收手了,不要再继续扩大贷款量。如果再不听,就有可能和2018年的皇家委员会调查银行业一样再来一场针对银行的罚款和打压。毫无疑问,这会造成巨大的市场信心受挫,所以联邦银行非常识趣的主动开始收紧政策,配合监管机构的要求。但是媒体说到的,为了应对澳洲央行提前来到的加息,那就有些夸张了。

我们知道,这股风最早就是因为上周四晚上美联储发布的声明,由于美国目前的通胀太高,因此把原本美元加息的时间从2024年提早到了2023年。因为美元利息的提高,将会意味着全世界资金使用成本的上升。而作为西方货币的领头羊,美元如果真的加息了,澳元也将会很快不得不跟着一起加。这也是为什么从上周末开始对于澳洲央行也将会提早开始加息的谣言四起。但是不论澳洲央行是不是和美国一样提早1年到2023年加息,毕竟距离现在还有2年时间。所以即便现在听到了风声,距离到真正政策改变依然还有很久。而在这之前,需要确认疫情被控制住,以及各国经济恢复的足够强劲。这两个条件只要有一个没有达到,那就不可能加息。而即便开始加息,也将会是缓慢而渐进的。如果我们把降息当作吃药治病,那随着病情好转,药量也是逐渐减少,最终停药。

所以,我非常坚信,美联储开始讨论或提前要加息,会让市场有回调,但是这距离真正的大跌还很远,并且这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美股和澳股的短期回调,我认为是一个补仓进场的机会。从去年疫情开始的每一次回调,我都这么说。这次也不例外。

以上文字,写在澳洲疫苗接种率还不到10%,美国依然每天有超过1万人感染,英国面临第三波疫情的今天。我们距离疫情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疫情不断,刺激不停。

图形分析

澳元/美元:大家需要注意,澳元在日线图上出现技术性破位。如果不能在未来2天拉回到0.76以上,将会意味着有可能会有更大的下跌。如果各位做长线的,需要引起注意。一旦再打破0.7470周一低位,可能会继续下跌。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1

Disclaimer: Articles are from GO Markets analysts and contributors and are based on their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Views, opinions or trading styles expressed are their own,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either representative of or shared by GO Markets. Advice, if any, is of a ‘general’ nature and not based on your personal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or needs. Consider how appropriate the advice, if any, is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before acting on the advice. If the advice relates to acquiring a particular financial product, you should obtain and consider the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PD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uide (FSG) for that product before making any dec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