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提高利息就可以压低通胀吗?别天真了

15 March 2022 By Mike Huang

股票

热门话题

从2020年起,伴随着全球疫情的出现,由于大量工厂和停工以及物流货运成本的大幅提高,最终大幅推高了终端产品的售价。不论是从汽车家电,还是小到打火机和袜子,都无法躲开成本上涨,运费上涨的困扰。而就在我们纷纷抱怨超市的红青椒居然卖14澳元一公斤的时候,加油站的91号汽油也达到了惊人的2.2澳元一升。

而这疫情推动的物价,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争下再一次被加速上涨。从战争开始后一周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135美元一桶的天价。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发表讲话,希望美国和中东石油国家能有所作为控制油价。

美国也的确尽力再周旋。我上周说过,未来油价的走势,由于现在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几乎成为了西方各国的主流声音,因此俄罗斯目前原来的市场份额美国或沙特能不能尽快填补上就成为了关键。而另一个重要的新闻就是伊朗。在美国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同时,居然和伊朗开始谈判重新开放其原油出口的可能。大家要知道,俄罗斯和伊朗原本是半同盟关系,但是伊朗过去几年被美国制裁的连基本药品都无法获得,可想而知其民众和国家经济都陷入崩溃边缘。如果这时伊朗和美国谈好重新开始出口石油,无疑对俄罗斯来说就是非常讽刺的一幕。

有朋友可能会问,那这油价一周时间从135下跌到了现在的103,不是也跌了30%么,是不是说这未来物价有可能就会下来呢?零售油价可能短期回落,但是物价长期来看,依然无法停止上涨。我们要明白一点,疫情有可能会长期和人类共存,也意味着世界各国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流动量,同时中国坚持执行清零政策,也会导致产能经常会因为控制疫情而受到影响。加上现在乌克兰战争,不论结果如何,美国和西方将会长期制裁俄罗斯,那对于俄罗斯主要的出口商品石油,天然气,大麦小麦和镍,铝等金属来说,就意味着全球供应总量的减少。

东西少了这么多,钱又因为疫情刺激经济突然多了几倍,那各位想想,物价怎么可能不上去?

说到物价,就要提到控制物价的一个主要办法:加息。都说加息可以有效控制物价上涨,因为加息之后人们可用的钱少了,就不会买这么多东西,那自然东西价格就会慢慢下来。但是既然这加息可以控制物价,为什么澳洲央行却迟迟不愿意加息呢?

我们知道美国马上要加息,欧洲也会跟上。但是澳洲央行去年多次说的时间表是2023年底到2024年。就算乌克拉战争爆发,油价大涨之后,口风也是改到了有可能2022年加息,但是依然希望是2023年开始。那为什么澳洲央行的罗行长要这么执着的坚持延后加息呢?

他的看法可能和我想的一样:目前物价上涨是来自全球商品的短缺,供应链的问题,以及因为战争导致原材料产量的减少。这样的因素,就算加息了也无法改变。或准确地说,无法通过1,2次加息起作用。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假设中产家庭,有100万的房贷,那利息增加1%,一年就要增加1万澳元的利息开支,一个月就是800左右。就算是增加0.25%的利息,一个月也要200澳元的额外开支。但是,这加息之后的物价,能不能最终帮助家庭在日常开支上,买同样的东西,但节省200澳元?几乎不可能。那如果0.25%不够,干脆加息到1%呢?如果加息1%,一个月就要多开支800的利息钱,就少了可以用在消费上的余钱。也许短期内,餐馆饭店,商场咖啡厅的销售额会下跌,但是还是那句话:这能不能在控制物价上把这一个月800省回来?

这要是放在平时,毫无疑问我肯定支持加息。但是目前,我们都知道澳洲刚刚从严格的封城中恢复不到半年。之前已经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餐馆倒闭。澳洲央行罗行长之所以顶住压力要延迟加息,其实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不要减少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尽量让大家去消费,去帮助小企业的恢复。

遗憾的是,澳洲加息最终也会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一旦加息,就会连续不断。更加遗憾的是,由于目前物价上涨背后的原因和传统不同,因此即使利息上涨之后一段时间内,物价依然很难回落。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会面临高物价,和高利息的双高时代。

高利息,无法控制高通胀,但是如果不上高利息,那通胀就会疯狂,上了,依然很高,但是不会疯。但就算这很高的利息,已经让人们觉得受不了。10澳元的西红柿和14澳元的红青椒,我还不如去吃肉算了。

如果您想和我们分析师聊聊在高通胀下的投资选择,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