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纳指100,泡沫还是机会?

13 July 2023 By Cecilia Chen

股票

热门话题

今年以来,科技股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强势上涨态势。美股市场新兴科技代表指数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已经上涨了38%,这是近40年以来,纳指100上半年实现的最大涨幅。纳斯达克100指数,简称纳指100,因其优异的交易量和波动性表现而广为人知,也是GO Markets平台最为受欢迎的交易产品之一。

纳斯达克指数只代表科技股吗?

纳斯达克100指数(NASDAQ 100),选取纳斯达克交易所交易排行榜上前100的非金融服务公司作为指数样本。指数组成公司除科技股外,其实还包括一些零售业、工业、生物科技和健康行业的公司。

让我们具体看下纳指100的前十大市值成分股的组成,目前市值最大的是苹果、其次是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Meta这些大家耳熟能详且的与科技息息相关的热门大市值股票。目前这七家市值最高公司已经占据纳指55%,超过一半的权重,因此这也是为何我们往往将纳指100视作美国科技股的风向标。

纳斯达克前十大成分股

来源:Trading view,2023/7/10

纳斯达克的表现以及今年上涨的主要原因

具体到表现来看,纳指100上半年实现累计涨幅36.3%,今年的反弹主要由苹果和微软等超高市值的科技股贡献。这主要是由于对人工智能可能性的兴奋促使投资者涌入少数大型科技公司。

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苹果上涨2.3%,成为史上首家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公司,创下新高。2023年席卷市场的AI主题投资热中,受益于AI技术最多的是AI芯片霸主英伟达,其股价在今年上半年飙升超180%,也成为第一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市值增加超过5000亿美元。特斯拉与Facebook母公司Meta都实现超过100%的涨幅。

泡沫还是机会 纳指与科技股还能追吗?

美国加息环境下,今年以来已经大涨的美股科技股面临短期不确定性。

科技龙头股大涨也引发了对估值的担忧,这也是投资者们最为担心的追高买在山顶,因此多数对纳指100保持短期观望的态度。纳斯达克100指数的远期市盈率目前已接近26倍,高于10年均值。苹果、微软和英伟达三者估值尽管仍低于疫情期峰值,但还是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此外,就是美联储连续激进的加息下,投资者担忧高利息环境下的经济衰退对美股企业的影响,并进一步担心恐慌情绪蔓延至科技股。目前多数投资者相信美联储会在未来数月降息,这将带动美股走强,然而一旦美联储决定继续加息,货币环境再次紧缩,风险偏好将不利于美股后续走势。

而乐观的投资者们则认为,AI代表着巨大的新市场,有望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同时,投资者将持续被大型科技公司所具备的特质所吸引,包括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持久的收入来源和强大的竞争力。

整体来说,我们认为泡沫这一词来描述今年科技股的上涨是有失偏颇的。今年引领纳指上涨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谷歌、META、亚马逊、英伟达,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领先公司,未来的科技变革也大概率也绕不开这些公司。当前正处于世界科技变革的关口,随着一轮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驾驶、云计算、5G通信、物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到来,世界迎来新一轮科技周期,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终端等可能面临新一轮更新周期,相关产业可能面临一场新的变革和机遇。而如果在这些领域中去寻找投资机会,纳指100所代表的这些公司大概率会是最终的行业赢家。

从纳指100成立的近40年的历史来看,尽管中间经历过几次波折,但是总体看美股是一个长牛市场,纳指100在近40年的时间里涨了超过100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未来依然会为美股提供强大的动力,优质的行业和公司,从而继续走强。目前美联储临近加息周期尾声,各项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仍具备韧性,较为乐观的软着陆是可能实现的。

纳指技术面

纳指100整体依然维持强劲的上涨趋势,6月冲刺15300后回落,15300转而作为阻力位,若冲破该位置纳指有望继续创新高。短期支撑位14800,如果纳指转头向下跌破14800,则严防趋势反转下跌的可能。整体来说,目前纳指技术面依然看涨。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Cecilia Chen | GO Markets 分析师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