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从英镑暴跌到35年最低价所想到的

18 October 2022 By Mike Huang

股票

热门话题

过去2周的国际金融市场新闻里,除了之前传出的瑞信可能要倒闭以外,另一条最近的超级热门话题就是英国“短命”的财政大臣,这位作为现在女首相曾经的亲密朋友和政治盟友,在不到2个月的任期内就被迫辞职,成为英国女首相之前野心勃勃,但是最终失败的减税计划的替罪羊。

作为澳洲目前的宗主国,也是几乎世界上距离澳洲最远的国家,英国一直以来都距离大部分澳洲朋友的生活很远。除了印象中的伦敦大桥,大本钟,白金汉宫,劳斯莱斯,女王等标志性的事物或人物之外,大家对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似乎并不了解。今天我们来给大家简单说说英国,这个曾经世界最强国家,世界最大领土国家,日不落帝国过去10年犯的错。

大家知道从二战结束以来,英国国际霸主的地位就正式被美国取代,之后又相继被日本和德国在经济上超越。如今虽然英国依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其国际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即便如此,伦敦依然是国际上仅次于纽约的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在英国退出欧盟之前,英镑也是独立于欧元长期在国际货币市场扮演着重要的位置。是世界7大货币之一。并曾经一度和美元汇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达到1:2以上的汇率,也就是一英镑可以兑换两美元。是世界上最值钱的流通货币,没有之一。

从2008年到今天2022年,短短14年之后,英镑和美元的汇率已经最低达到了1:1.05,几乎和美元一样,也就是整整贬值了50%以上。英镑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在今年初美元加息之前,过去10年英国的经济总体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2016年英国脱欧之前,由于各种原因,英国的经济表现低于了欧盟中的德国和法国的发展速度,并且差距在不断拉大。英国国内就觉得,如果脱离了欧盟,英国可以发展得更好。因此在脱欧投票中,以52%对48%的微弱优势,选择了脱离欧盟自立门户。

然而英国脱欧的结果,并没有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所有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英国离开欧盟经济圈,是弊大于利。于是在金融市场,英镑的价格直接从和美元1.5的汇率暴跌到了1.25附近,整整下跌接近20%。虽然在2020年底在美国世纪大印钱的影响下,英镑一度反弹到了和美元1:1.4的价格。但是自从美国在2022年初加息以后,英镑的价格就如同自由落体,短短半年,暴跌4000点。

而英国动荡的政治,也加剧了经济的滑坡:之前的金毛邋遢首相约翰逊被他们自己党内逼下台之后,之前的外交大臣成为了新一届的首相。但是,重点来了。这位希望成为撒切尔第二的女首相为了刺激经济,推出了强劲的减税计划,希望通过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让英国成为欧洲主要发达国家中的低税率国家,从而可以吸引世界的公司和富豪去英国投资。

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是有两点致命的问题:

1.降低税率,就会减少政府的收入。那收入减少,理论上就需要减少某些方面的政府开支来应对。可惜这位女首相为了不得罪选民,只提出减税,但是并没有说政府开支也会降低。

2.英国央行和全世界主要央行一样,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也就是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而这时英国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却完全相反,依然大举刺激。这种南辕北辙,相互矛盾的政策,让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忍不住出来指责。说英国的央行和政府在政策方向上应该统一,一致。

英国女首相的减税计划在上周新财政大臣上任后被正式取消。短短两个月,英镑暴跌,英国股市下跌,民意大幅降低之后,英国女首相选择打自己脸,放弃了减税计划。

虽然这样使得英镑在过去24小时里上涨了1%。但是从长期来看,美元加息速度,和英美经济之间的差距依然在不断拉大。所以英镑对于美元的贬值,从长期来看,基本面并没有得到改变。也就是说,我认为在美元加息周期结束之前,美元对欧元,对英镑都会继续升值。

提醒大家一句,目前欧元兑换美元的汇率已经是20年来的最低价。而英镑兑换美元的价格则是36年的最低价。日元其实也是几十年的低价。

毫无疑问,这样的局面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虽然也许欧元会有21年最低,22年… 英镑会出现37,38年新低。我想说的是,不论是20多年,还是30多年出现的现象,不太会每年都继续延续。

随着年不断的升高,我个人对于进场抄底欧元,日元和英镑越来越激动。但是我知道,美元加息周期没有结束,英国和欧洲最坏的时候(冬天)还没有过去,所以我会忍住,等待。等到欧洲春天来的时候,等到美元加息放慢,甚至停止的时候。那时,就是我们可以考虑20年,30年等一次的机会。

另一个思路下,如果大家和我一样,觉得美国还要加息,还没有结束,那结果会怎么样呢?科技指数还会跌,美元指数还会涨,欧洲的金融资产,不论是货币,还是股票指数,都会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受到巨大的下跌压力。对于我们可以做空的CFD产品来说,依然是春光明媚啊。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