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澳美携手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1 June 2023 By Cecilia Chen

股票

热门话题

5月22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和澳洲总理安东尼·艾博年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会议期间宣布了达成《澳美气候、关键矿产和清洁能源转型协定》,标志着澳大利亚和美国已同意在关键矿产和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开展合作。

澳大利亚相关公司可能会获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补贴。今天就从美国、澳洲两国对于新能源行业发展举措来解析相关投资机会。

美国优先 全球新能源资本争夺

要了解澳美双方合作的重要性,还是要追溯到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8月16日在白宫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其内容涵盖税收、清洁能源、医疗、财政赤字削减等领域。该法案包括应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球变暖,预计支出3,690亿美元,而100亿美金投向了新能源的汽车及相关产业。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万亿美元以上。在大量产业的补贴政策和投资优惠政策的触动下,许多企业已经对投资美国绿色氢能项目表示兴趣,更多相关企业和技术倾向于在美国落地。对于澳大利亚及其他国家来说,该法案带来的巨大风险就是促使资本离开本土而流向美国。

澳洲紧随 加大能源转型投入

因此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今年5月公布的2023-2024财年预算案中包括40亿澳元的能源转型新投资,20亿专门投向清洁氢能源的方向,新能源相关的行业将直接受益。其中包括氢能、发电相关、或者控制电力、提高电力使用效能的设备供应商或者分销商等等。

从澳洲本土的资源储备来说,澳大利亚无疑是有优势的。世界上约一半的锂,以及用于电动汽车的稀土等关键矿物,都是由澳大利亚供应的。太阳能、风能,锂矿储能有利于澳洲的新能源方向转型。然而目前澳大利亚新能源转型产业发展及整合却是落后的,由于此前缺乏政策的明确支持,以及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

澳美携手 在澳企业可享美国补贴福利

本身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带有明显的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色彩,比方说,新气候法案规定,电动汽车必须在北美组装才有资格获得补贴;电动汽车的电池必须由在美国或其自由贸易伙伴国境内开采或加工的部件制造。

而澳洲最近与美国签署达成《澳美气候、关键矿产和清洁能源转型协定》,使得澳大利亚从风险方成为合作伙伴。澳大利亚将被视为美国国内供应商,这将使涉及关键矿产、绿色钢铁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转型材料的澳大利亚公司受益。澳大利亚在氢等领域的公司无需离开澳大利亚就可以获得美国的补贴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的其他福利。不仅如此,澳大利亚的关键矿物和可再生能源供应商,还可享有美国相关法规给予美国国内生产商的优惠。

同时,澳美将合作建立风能、太阳能、电池储能、氢能和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的供应链,包括用于制造业的技术。双方也将整合锂、钴、铜和镍等关键矿产的供应以及加工技术投资。

投资机会 氢能源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MG集团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方向发力,成立了从事清洁能源板块的FMG集团未来产业公司,计划通过一系列绿色能源产业项目,带动澳洲实现能源转型。FMG计划投入2000亿美元在2030年生产1500万吨绿氢,并计划投入62亿美元对其矿山进行电动化改造。在未来的5-10年,FMG集团可能会逐渐发展成全澳领先的的氢能公司。过去一年,澳股ASX200上涨2.03%,FMG同期上涨8.48%。

投资机会 锂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中国宁德时代压价影响,碳酸锂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从60万人民币/吨一度下挫至17万人民币/吨。而今年4月起,碳酸锂价格已明显开始企稳反弹。

目前澳大利亚锂矿板块主要上市公司包括:Mineral Resources Limited(MIN)、Pilbara Minerals Limited(PLS)、IGO Limited(IGO)、Allkem Limited(AKE)、Liontown Resources Limited(LTR)。

看过去一年表现,尽管经历了碳酸锂价值蒸发,锂矿股表现仍然普遍优于澳股ASX200指数,同期澳股ASX200指数仅上涨0.69%,而LTR股价更是上涨110.94%。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5月澳大利亚锂业公司Allkem和美国锂业巨头Livent宣布合并,成为在纽约上市的全球第三大锂矿公司,这一消息为锂矿股带来更为强劲的反弹势头。随着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锂仍然是关键资源。因此在发展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未来锂的需求具备较高确定性,澳大利亚作为主要锂矿供应国具备优势。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Cecilia Chen | GO Markets 分析师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