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人民币汇率会一直下跌么?

12 July 2023 By Jacky Wang

股票

热门话题

澳币兑人民币近日大幅上涨,价格攀升至4.82,最高时一度到达4.9上方。美元兑人民币也上涨到7.3附近,年内贬值超过7%。也就意味着,出国留学或者置业投资的华人,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了7%,需要支付的金额多了7%。假设对于一个留学生学费是4-5万澳币或者美金,他的学费在7月会比6月之前多缴纳2万多人民币。当然,对于回国的华人朋友是利好,外币的购买力提升了。对中国的外贸企业在收入上是利好,因为回款的价值更高。

这次贬值对于我们华人有没有影响?很明显影响不小。部分投资者或者移民华侨对于人民币的贬值产生了担忧,顾虑这次贬值会成为持续的行为。一个国家的汇率价值,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包含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状况、实际购买力等各类因素。本次大家担忧的点在于,中国经济的衰退,是否能够被有效逆转。从2023年第二季度之后,中国宏观经济显著走弱。5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7.5%,等同于人民币贬值幅度。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13个月下降,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回落。高盛将中国全年GDP增速预期从6%下调至5.4%,野村中国从预期5.5%下调至5.1%。中国失业率也在大幅度攀升,而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人数呈现明显反差。另外一点,很多国内的华人,将人民币换成美元,购买美元产品或者固定收益,获取更高的5%左右的美元存款利息,而放弃人民币2%左右收益的产品。利差交易的大面积市场行为,也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的原因。美元国债收益率明显超过中国的固定收益。

6月30日,中国央行再次讲话,要坚定防止汇率大起大落,开始启动逆周期因子。也就是通过讲话等方式,给市场干预汇率的预期,低成本的阻止贬值加剧。同时,中国各大国有银行开始响应政策,将美元存款产品利率从5%下调至2.8%,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阻止套息情况加剧。

但是人民币能否因此坚挺呢?我认为任重而道远。首先,美元升值加息,这是世界范围的事情,美元的流动,中国央行可以通过行政手段,降低国内银行美元产品存款利息,却没办法改变其他国家美元产品的收益率。因此,境内的汇率转换政策改变可以延缓人民币贬值,而一旦国内的居民有了投资海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这类资金还是会卖出人民币买入美金。资本逐利的市场行为很难被完全限制。另外,大量美元回流美国,导致了境内美元数量急剧减少。境内美元呈现净流出的状态,一度达到500亿美元,再继续持续几个月,问题还会加剧。境外机构连续减持中国主权债券,目前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还是老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无风险收益已经产生了超过3%的收益差,机构更愿意进行无风险套息。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518亿美元,同比下降13.5%。5月外币存款减少301亿美元,同比多减171亿美元。5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215亿美元,同比下降20.7%。5月外币贷款减少160亿美元,同比多减44亿美元。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从疫情封锁之后,都没有完全恢复,甚至部分行业出现明显衰退。

美联储年内还有至少1次加息,中国还可能降息,人民币依旧有很强的贬值预期。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9%,连续第三个月位于经济收缩区间50%以下。

这一次对于中国人民币来说,劣势较大,因为贬值会影响购买力。但是,2022年人民币交易量占比由2019年的4%提升至7%,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如果贬值的力度可以控制,从经济和出口的角度来说,是较为有利的。西方国家包括澳洲、日本,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对于汇率都是希望贬值,有利于出口。

但是,对于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暂时看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人民币贬值和中概股下跌,包括传递到China50和HK50产品上,都是可能在下半年继续发生的事情。一旦中国陷入通缩,未来会很难,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关口,失业率却飙升。青年失业率高达20%。工业产出同比增长5.6%,低于预期的10%。

对于澳洲来说,澳洲华人依赖于中国新移民和留学生的生意,未来6-24个月收益可能会有所下滑。SGR,Star公司的股价,以及铁矿石和各类依赖中国消费者的上市公司股价,可能也会受到压力。而大家持有澳股、港股、中国股票的朋友,可以在GO Markets适当做空对冲。也可以在人民币汇率产品上直接交易,能够提前保护自己的投资组合,减弱人民币进一步贬值或中国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Jacky Wang | GO Markets 亚洲投研部主管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