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TikTok的博弈:限制,宽松的全球社交媒体格局

23 January 2025 By Yoyo Ma

股票

热门话题

早在2020年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就提出了关于对TikTok的限制措施,到2023年美国举行针对TikTok的听证会,再到2024年拜登直接签署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025年1月19号前剥离TikTok的美国业务,也就是要求字节跳动将TikTok业务出售给非中国企业,否则“不卖就禁用”,TikTok这一路走来不可谓不坎坷。现在时限已到,对于拜登政府留下的这个“烂摊子”,特朗普上任后却是没有立刻执行,而是宣布了再给TikTok75天的时间。后续会怎么发展,以及TikTok事件这一路走来都给社会各界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就多次强调TikTok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要求其美国业务出售给本土企业。拜登执政期间也多次针对TikTok做出了严厉措施。如今,特朗普重新掌权,延续了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强硬态度,但提出了“75天整改期”的方案,为TikTok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间。那为什么特朗普作为第一个坚定提出这一论点的人,反而在四年后的今天选择了“各退一步“,可能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提出这一限制政策的初衷,出于对技术和数据的敏感性,美国担心TikTok收集的用户数据可能被用于国家安全目的,所以早在限制法案提出时,尽管还没有全面限制。但美国就已经严厉禁止了联邦人员在政府发放的设备上使用TikTok和其他中国社交平台。而为什么现在特朗普的态度缓和了,则是考虑到了用户与市场的依赖性,现在TikTok在美国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其内容生态已深度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彻底禁令很可能引发社会反弹。

尽管特朗普给了TikTok喘息的机会,但是前段日子随着拜登政府给的1月19号期限越来越近,TikTok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大量美国用户开始转向中国其他社交媒体,例如小红书等。数据表明自2025年1月以来,小红书的美国用户增长了约45%,这些用户不仅给这类社交媒体带来了全球化内容的多样性,也凸显了中国社交媒体在海外的竞争潜力。尽管有很大一部分的用户涌入了中国的市场,但TikTok的潜在禁令也使美国科技企业获得了发展短视频业务的窗口期。例如,Instagram的Reels和YouTube的Shorts近期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Meta报告显示,其短视频用户日均观看时间增长了23%,显然这一趋势受益于TikTok用户的不安定情绪。

TikTok事件的反复折射出中美科技脱钩的加速趋势。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严格审查,以及TikTok的整改要求,都表明了在核心技术领域,两国间的合作信任度进一步降低。这将影响其他中国科技公司在美业务的发展前景,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些企业。

那说完TikTok一路走来的经历和现在面临的局面,未来的TikTok就只面临了两种结局:做出整改满足限制法案的要求,特朗普放宽限制,TikTok在美国获得批准;或者没有整改,特朗普全面禁止。

如果说TikTok不管是由于自己整改还是特朗普放宽政策得到了在美国继续发展的批准,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市场反弹和提振信心,TikTok在美业务的稳定性将使用户信任恢复,广告商也会继续投入其生态系统。并且这一政策放宽可能被视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一种默许,从而鼓励更多中国企业探索海外市场,加速中国社交媒体全球化。但对于美国本土的短视频市场会带来进一步的竞争加剧,挑战Meta,Youtube等企业的市场份额。

那如果TikTok继续拒绝整改,而特朗普态度也依旧坚定,那么TikTok在美国被全面禁止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就比如持续当前用户转移的趋势,用户转移到中国其他社交媒体或美国本土平台,在这一过程当中美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反抗情绪也会进一步被激化。并且美国如果“不留情面”对中国在美企业全面打压,那中国市场也有可能做出反制措施。比如限制美国科技公司例如苹果等企业的在华业务,鼓励中国本土的大力发展和美国企业形成竞争制衡的关系。

TikTok事件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面临政府指控的问题,它反映出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两国之前对立的信息科技发展布局,而目前来看TikTok能否突破困境,将是决定全球社交媒体竞争的下一个关键节点。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Yoyo Ma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