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在一片下跌的经济数据中,澳洲股市再次迎来新高

17 September 2024 By Mike Huang

股票

热门话题

相信最近不论大家看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媒体,在澳洲当地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基本上似乎都是:利息很高,近期降息无望,物价还是压不下去,失业率在缓慢上涨,餐馆消费疲软,小企业倒闭,等等。然后每个月还定期发布一些继续让你觉得不行了的信息,比如,澳洲的经济数据GDP继续很低,各大高校限制留学生,澳洲取消188商业移民签证。

如果你不出门,光看新闻的话,一定感觉澳洲现在是水生火热,民不聊生。

虽然还不至于这么惨,但是肯定要比2021-2022那时候超低利息时的疯狂情况要冷静了许多。

但是即使各种经济负面新闻满天飞,依然有一条事实很清楚:澳洲股市在本周一再创新高,澳洲200指数达到了8130的高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济这么差?就业这么差?物价这么高?怎么股市还创新高了?这不符合逻辑啊。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马后炮,来岁表扯一扯,为啥经济看上去这么差,股市还能创新高。

首先我要说一下,接下来的分析和推断只是我自己瞎猜的,有可能完全是错的,但是至少我愿意表达我的观点,如果你觉得不对,那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所有的胡扯之前,我需要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两个不同:所有的经济数据,都是滞后的,也就是发布的都是之前1个月,或之前1个季度的情况,并不意味着现在或未来。然而股市呢,却完全相反,股价代表的是投资者对于这个板块,这个公司未来的预期,并非现在的情况。

所以根据上面的逻辑,我们得出:

1. 代表之前的经济数据不好

2. 代表未来预期的股价却又很高

所以结论就是:投资者认为,推测,猜测:未来的情况会比现在好。未来的股价还会更高,要不然为啥现在买入?

那我们继续猜:

投资者凭什么会觉得澳洲股市未来股价还会更高呢?我也不知道人们心里怎么想,所以我说就是猜么。

我的猜测是:

1. 美国这周四会第一次开始降息,说明美元的降息周期正式开启,给与世界经济信心。

2. 澳洲的通胀逐步得到控制,加上目前依然相对强劲的就业和经济,使得澳洲在不需要降息的情况下也能硬抗高利息带来的伤害。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知道澳洲最大的几个板块分别是:比重最大的金融银行板块,和第二大的矿业板块,还有之后的消费,电信和交通。这几个版块里,除了矿业我本人长期也并不看好以外,其余的行业都将会受益于美国开始的降息。尤其是银行板块。

这么说,澳洲的银行,其用来贷款的资金最大部分不是来自于澳洲自己的储户,而是来自于国际债券市场,比如去美国发债,去日本发债来融资。由于澳洲银行有着极高的信用评级,因此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借到很多钱。而随着美元的降息,澳洲银行去美国降息的成本也将会降低,而贷款给澳洲客户的利息一时半会儿又不会变,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差,因此澳洲银行就会享受到有6个月时间,融资成本降低,但是贷出去的利率不变的情况,变相的,这些金融机构的毛利润就会有至少6个月的时间几乎白嫖高出一块。

为什么说6个月?因为是基于了澳洲加息时比美国晚6个月,现在澳洲央行行长又给出了明确的6个月内不会降息的发言,因此我们推测,澳洲即使要降息,也会在美国动手6个月之后开始。

其实今天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只看当下的经济数据,也许你会感觉澳洲水深火热。其实并没有这么差。尤其是失业率来说,目前的失业率只有4.2%,几乎依然接近于经济学里的完全就业状态。虽然有人会说,就算一周工作2小时也算。是的,但是2019年也是这个规则,可当年的失业率可是远超4.2%,甚至于过去10年,平均值也远高于4.2%。

澳洲的失业率这么低,说明就业市场依然缺人,但是既然这么多人工作,但是创造出来的GDP一个季度只有高了那么0.2%,那说明什么?说明每个工作的人平均的产出比以前更低。说明生产效率更低,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普通就业很缺人,高端职位很难申请,GDP增长缓慢,最低工资继续创新高,所有这些加起来,得出的就是:澳洲的国家竞争力在不断下降。除了某些领域因为有垄断优势而可以立足于世,例如矿业。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用更低的成本,产生更高的收益,才会吸引外资,才会吸引制造业,才会吸引本地小老板们去创业。

这才是澳洲所需要改变的。可惜,短时间,我说的是5年10年内我估计是看不到。

回到正题:澳洲股市迎来新高,说明的是投资者对于股市未来的信心,从侧面也是对于经济的信心。所以,如果代表着前瞻性的股市能创新高,其实是个不错的信号。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