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医院,这次真的“狼来了“?

12 September 2024 By Christine Li

股票

热门话题

9月8日,中国方面正式发文允许外商在部分地区以独资设立医院。政策原文是这样的:“……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 该政策还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从事人类干细胞和基金的诊断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

允许外商独资建医院是中国三明医改的配套措施,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十年,中国对于外商参与医疗行业的态度是慎之又慎,政策也是反复横跳,今年再次放开,我们且看且珍惜。2014年中国允许7城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但是2015年医疗机构被列入限制类清单,2017年明确了外资只能通过合资或合作方式参与投资设立医疗机构,2023年又提出支持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北京开诊所病并提供职称支持。

在中国,大部分外国投资者只能与中资合作做生意,独资审批的条条框框劝退了很多国际直投资金。今年1-7月外资直接投资同比下降近30%到5395亿元人民币(约761亿美元)。

前段时间,IBM关掉了设立在中国的研发部门,很多人认为外资逃离中国了,其实可能要分行业、分版块来看。充分竞争的行业例如日化、快消品,外资乐于进入中国,压根没有想走的意思,代表标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嘉士伯、宝洁等等;高科技产业,外资可能是阶段性进入,打一波时间差,等中国行业被带动起来以后,没办法赚快钱就战略性退出,代表标的惠普、戴尔、IBM、Oracle。中国通过引进独资的苹果与特斯拉, 让其手机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和智能驾驶产业实现了巨大飞跃,本次开放引进外商独资医院,可能也是追求这种“鲇鱼效应“。

本次外商独资放开可能带来的未来趋势,第一是医院分级诊疗越来越明显。普通老百姓看普通病症,中国的公立医院性价比高、是首选;追求高质量服务、需要高端医疗、罹患疑难杂症的人群,可以选择前往外商私立医院,不报医保,自掏腰包,但是治病的可选范围和疗愈几率都大了不少。第二,国际创新药的高价模式和应用场景在中国可能有了承接渠道。国际创新药研发巨头的管线被证伪几率非常小,药品研发团队和资金链也相对完善,而中国对于肿瘤治疗、再生医学例如干细胞医学,中风康复治疗等国际创新药的需求比较大,当然这类药品在中国国内的上市销售还需要看后续的配套细则。

下面介绍以下4个全球100亿美元市值以上的医疗板块标的,供您参考:

Johnson & Johnson(NYSE: JNJ)

主要业务涵盖医疗设备、制药和消费品。旗下的医疗设备部门生产手术系统、心血管设备等。中国对高质量医疗设备需求巨大,尤其是在手术和心血管领域。现有的全球布局使其在中国市场具备竞争优势。

强生公司是美股医疗板块的蓝筹股,公司毛利率长期保持在60%-70% 之间,净利润率通常在20% 左右,股息派发历史超过50 年,是可靠的股息贵族,2023年年化股息率约为2.5% 至 3% 左右。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NYSE: TMO)

全球市值最大的生命科学和实验室设备供应商之一,主要提供科学仪器、试剂和耗材,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科研领域。2019年公司在中国苏州设立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用于制造实验室设备和诊断试剂,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帮助推动基因组学、癌症研究和精准医疗的发展。公司得力于新冠期间对医疗设备和试剂需求,2020年股价增长60%,2021年股价全年增长90%。

Intuitive Surgical, Inc.(NAS: ISRG)

公司核心产品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中国的应用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的大型医院。一些顶级心脏病医院已经开始引入达芬奇系统进行心脏瓣膜修复和肿瘤切除手术。过去三年每股收益增长19%,属于2024年以来上涨比较强势的医疗板块公司。

HCA Healthcare Inc(NYSE:HCA)

HCA全球最大的私营医院运营商之一,成立于1968年,总部位于美国,当前管理全球400多家医院,可以提供高端完善的医院、急诊室、诊所、外科中心等多种医疗服务及配套设置。自2019年1月以来,公司股价上涨214.43%,过去60 天内,10 位分析师上调了 2024 财年的盈利预期,公司本财年盈利预期上涨17.6%,每股收益预计上涨9%,可能是比较好的可以抵御和对冲九月效应的医疗标的。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Christine Li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