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澳洲财长即将访问中国,我们来猜一猜他要啥?

10 September 2024 By Mike Huang

股票

热门话题

众所周知,从80年代中国正式开始加速城市化进程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伴随着大量资源的需求增加。从用电量,到钢铁产量,从煤炭消耗,到石油进口。在过去40年的城镇化进程里,大量与能源和资源相关的产业都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从中获利。澳洲,作为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同样也享受了过去40年的出口增长。

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其出口到澳洲的产品也从30年前的打火机袜子,到20年前的玩具小家电,再到10年前的手机,大家电,以及最近几年的电动车和汽车。中澳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进口或出口。双方都从对方进口自己需要的商品,以及出口对方需要的产品。双方的经济也在经济互补中互惠互利。

澳大利亚位居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之列;同时,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五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十大出口市场。

但是双方在经济上的紧密关系,也因为疫情后的一系列事件而降到冰点。双方的经贸也因为外交关系而经历巨大的下滑。在一系列非必要商品,例如红酒,龙虾,牛肉和农产品上,中国都对澳洲加以关税或其他限制。这样的局面一直到2022年工党政府执政后才得到了逐步的缓解。

尤其是在2024年,中方的总理也在7年后再次访问澳洲,使得双方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但是既然关系现在都不错,为何澳洲的财长还要在9月访问中国呢?

其实还不是因为关键出口商品的下降。

大家猜猜是啥呢?

随着中澳关系的缓和,澳洲的大麦、棉花、燕麦草和木材的出口额在过去一年多里已经增长了30多亿澳元。然后在今年3月份中国再次取消了葡萄酒限制,一个月内,澳洲葡萄酒商向中国出口了价值8600万澳元的葡萄酒。但是,but,这些金额对比另一个关键性产品还是太少了。

那个产品就叫做:铁矿石。

2023年,澳洲一共出口了大约1361亿澳元的铁矿石,而中国占据其出口总量的85%。也就是1157亿澳元左右。而其他几乎所有农产品和红酒的新增量,都不及1157的末尾两个零头。

而随着今年年初开始,铁矿石到目前已经下跌了40%以上,一个月前我的文章里说到澳元不会上涨时,当时铁矿石刚跌破100美元,如今已经跌破90美元。

作为生活在澳洲的老百姓,我本人其实也不希望看到这个情况,毕竟澳洲出口减少,也意味着澳洲经济情况恶化。但是我不得不再次承认,目前我依然不觉得中国的房地产会马上反弹。

实际上中国发改委最近出台了一个明确的文件,就是要求地方不得对于一些没有回报的项目盲目借债上马。

这意味着,原本钢铁企业所希望的通过大规模基建来替代房地产对于钢材的需求再次落空。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有另一个产业可以大规模的替代因为房地产需求萎缩而导致的钢材过剩的局面。

而钢材过剩,自然就意味着对于铁矿石需求的减少。

但是这些减少,可以通过澳洲财长访问中国而改变吗?

当然不可能。

那澳洲财长去中国,为了啥?

我们来看看官方通告,澳洲财长在公开讲话中提到,他计划于9月最后一周在北京与发改委高级官员会晤,进行战略经济对话,讨论贸易限制、外国投资规则以及关键矿产等敏感领域。

那中国不是已经取消了所有澳洲商品限制了吗?其实还有一些没有取消,比如龙虾。

当然,这依然只是铁矿石总量的杯水车薪。那么,我们来猜猜,财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说服中国继续大量购买铁矿石呢?

我自知愚笨,我只能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必须拿足够诚意和砝码去交换,那有什么砝码可以让中国钢铁企业再次增加购买澳洲产品呢?

我可以想到的就是:减少或取消针对中资企业收购澳洲矿业资产的限制。

如果大家还有记忆的话,时间回到2010年,当时中国对于澳洲的矿业资产和上市公司的投资是很多的,包括必和必拓和力拓都有中国的投资。但是时过境迁,如今澳洲上市的矿业企业里,中资占有的比例或者新增比例已经微乎其微。

所以我的猜测是,中国方面会希望要求澳洲放款中国企业投资澳洲矿业和上市企业的限制,来换的对于澳洲其他商品同样的限制解除,以及某些对于澳洲铁矿石的优惠政策。

毕竟,当煤老板家也出现余粮不够的情况时,那大客户的订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Mike Huang | GO Markets 销售总监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