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澳元暴跌:2025年初的动荡与未来走向

6 February 2025 By Yoyo Ma

股票

热门话题

2025年初,澳元兑美元汇率突然大幅下跌,一度跌破0.62,创下自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波动不仅引发澳大利亚国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也让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资源型经济体的脆弱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澳元突然贬值?未来的反弹机会又在哪里?

贬值背后的三大推力

澳币疲软的首要原因来自美元的持续走强。尽管美国通胀从高位回落,但经济数据依然强劲:2024年1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达到25.6万,远超市场预期;核心CPI同比增速维持在3.2%,仍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这些数据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推迟降息的预期,美元资产吸引力上升,导致资金从澳元流向美元。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因国内经济疲软,释放出可能提前降息的信号,进一步扩大了澳美之间的利差。截至1月底,两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已缩小至75个基点,创下近十年新低,直接加剧了澳元的抛售压力。

其次就是中国的需求降温也影响了澳洲的出口,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正在显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铁矿石进口需求下降,2024年全年进口量同比减少12%,唐山港的铁矿石库存一度突破1.4亿吨。这对依赖资源出口的澳大利亚无疑是沉重打击——铁矿石占澳洲出口收入的21%,其价格从2022年的每吨150美元高位跌至2025年初的不足100美元。此外,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数月低于荣枯线,新能源车市场增速放缓,连带影响澳大利亚锂矿出口。尽管锂矿出口量增长32%,但碳酸锂价格暴跌68%,凸显出单一资源依赖模式的风险。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澳大利亚自身的经济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24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仅为1.5%,低于市场预期的1.8%,家庭消费疲软成为主要拖累。在高利率环境下,浮动房贷利率攀升至6.85%,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高达212%,迫使消费者削减开支。零售巨头Harvey Norman和电子产品连锁店JB Hi-Fi接连发布盈利预警,反映出内需市场的萎缩。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的长期低迷(过去七年平均增速不足1%)制约了经济转型,即便矿业公司引入自动驾驶矿车等新技术,也难以快速扭转整体疲态。

连锁反应:从超市货架到资本市场

澳元贬值的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在悉尼的加油站,91号汽油价格突破每升2.3澳元,半年内上涨23%;超市巨头Woolworths警告称,进口食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5%-7%。对于企业而言,汇率波动带来冰火两重天: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力拓因出口价格竞争力提升而受益,其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收入兑换成澳元后利润增厚;但航空公司面临燃油成本飙升的压力,澳洲航空(Qantas)1月运营成本同比增加35%,不得不考虑缩减航班。

资本市场同样呈现分化。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中,资源板块年初至今上涨12%,而零售和航空板块下跌8%。这种割裂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矛盾心态——既期待出口提振,又担忧国内通胀和消费萎缩。对冲基金开始调整策略,部分机构通过做空澳元/日元交叉盘对冲风险,另一些则押注锂矿股的触底反弹。

未来路径:三个关键变量

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对于澳元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历史数据显示,当澳美利差超过100个基点时,澳元贬值压力会显著加剧。作为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每月非农就业和通胀数据,关注美联储的每一次利率会议。

而关于中国,2025年3月的全国两会将成为重要观察窗口。如果中国推出大规模基建计划或房地产救助政策,可能短期内提振铁矿石需求。但目前市场对刺激力度持谨慎态度,高盛报告指出,中国更可能通过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投资拉动经济,这对澳洲锂矿出口的带动作用有限。除此之外,RBA正面临两难困境:降息可能缓解房贷压力,但会加剧资本外流;维持高利率虽有利于汇率稳定,却可能进一步抑制消费。多数经济学家预测,RBA将在2025年5月首次降息25个基点,但若澳元贬值速度过快,央行可能通过外汇干预手段稳定市场。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Yoyo Ma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