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中国式经济刺激下,美中汇率怎么走?

3 October 2024 By Christine Li

股票

热门话题

2024年三季度开始,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并逐渐分化。美欧央行延续降息周期,日本央行升息与缩减购债双管齐下,美元指数连续四周震荡回落,全球外汇市场进入了转折期,波动加剧。中国方面,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后减轻了中国的外部制约,最近的降息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8000 亿元货币政策工具等政策给A股和港股打了鸡血,一时之间,股市疯了,汇市也跟着大起大落。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人民币在近两个月相对美元升值超过4%,借着东风,我们来分析下本轮升值的逻辑。

自强制结售汇制度退出后,人民币汇率主要受由私人部门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影响,反映在投资上就是受中国境内外债权和股权资产的回报率差异,即利差和资本回报率差异驱动。

2022年初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货物贸易盈余占GDP的3%-4%,接近近十年的平均水平。同时,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累计达到7730亿美元,表明中国赚取外部收入的能力还是很强。

尽管中国赚取了大量的海外资金,但大量的海外收入沉淀在境外,即使回到境内,也多以外汇形式持有,没有转换为人民币资产。从2022年初至2024年7月,中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累计净流出650亿美元,结售汇净额为-1120亿美元,人民币兑美元贬值9%;2015年至2018年期间,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累计净流出7000亿美元,结售汇净额为-9180亿美元,而同期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了10%。

这两次贬值都伴随着人民币资产回报率的下降。2014年至2015年,中国境内的高利率吸引了大量套利资金,但利率快速下降后,跨境套利资金流出,加上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资本回报率下滑,2015年A股泡沫破裂更是雪上加霜。2022年至2024年也是类似的逻辑,国际高利率环境下,中国境内利率持续下降,利差“倒挂”加深,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下降,私人部门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明显降低;海外投资者也是一样——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海外投资者多减持人民币的股票和贷款,外商直接投资明显下降。2023年后,海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持有量创下新高。

此外,随着中国持续降息,自2022年起,人民币逐渐成为了一种融资货币,人民币汇率与日元汇率的相关性显著上升,这就意味着日元兑美元升值可能带动人民币升值。随着日元债券利率在2024年回升,8月美元兑日元套息交易集中平仓,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这也带动了人民币的本轮升值。同时,随着美联储在9月开始降息,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缩小,也激发了未结汇客盘资金回流。

过去两年,约5000亿至1万亿美元的未结汇资金沉淀在境外,现在其中10%正在回归并结汇,短期内对外汇市场造成的这种巨大影响很可能持续到国庆之后。综上来说,本轮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来自外部,因此我们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是被动的。

技术面上看,USDCNH在今年7月中旬形成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在9月,市场加速下跌,近期汇率在7左右心理关口得到了支撑并出现了一波反弹,下一个阻力位大约在7.04附近,如果突破阻力位则可能挑战7.08附近,如果反弹上行力度受阻则可能继续下跌,年内可能突破7。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秩序带来的资金流动也会发挥作用。2023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24%,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结算中的使用份额超过4%,今年9月份再创新高,人民币汇率的长期驱动力提升。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国际收支口径中的直接投资已连续两年为净流出。以后在贸易和投资项下流出的人民币将增多,回流的人民币用途将更加多样化,例如“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相关投资可能有长期的产业合作安排。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秩序下国家队力求汇率相对稳定,因此在市场出现较大冲击时人民币反而可能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GO Markets 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 GO Markets 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Christine LI | GO Markets 墨尔本中文部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