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中国五大国企中概股公司ADR从纽交所退市的影响

18 August 2022 By Jason Zhang

股票

热门话题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除了科技与经济贸易战正在发生之外,金融方面也逐渐脱钩,8月12日下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上海石油化工股份等多家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拟将美国存托股ADR从纽交所退市。此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海油等已从美股退市。而在上述五家央企宣布美股退市后,目前在美国上市的央企中,仅剩中国东航和中国南航暂未发布退市计划。

这意味着这五家国有企业的ADR在纽约证交所在生效日后都无法交易了。他们的最后交易日设定的都是在9月初,请注意这五家公司,中国人寿中石油中国铝业还有上海石化通通都是国有企业,所以这件事情在这种就引发的震撼是很强的。因为上个月中美相关单位讨论外国公司问责法,当时中美的监管单位口径一致的,都是双方会协调,然后谈出一条比较适合的途径,好像感觉到200多家的中概股,除了涉及敏感信息的应该多数还会继续留在美国上市。目前看以后回归港股并转为主要上市或将成为美国上市中概股的主流选择。

从美股退市对企业有何影响

中石油等多数国企主上市地均是在香港、然后将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存托美国作为存托凭证(ADR)挂牌交易,在美存托股份占其总股本的比例非常小。因此即便从美退市也不影响其港股原本的上市状态。

除了中石油外,中石化、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三家央企美股存托股份占其总股本的比例均不超过1%。而数据最高的上海石化,美股存托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也不过只有2.62%。

另外,五家企业在美股的市值和交易量比重也都比较小。据凤凰网《风暴眼》统计,截止8月12日,五家退市央企的DR市值约为12.38亿美元。8月12日,五家央企在美股交易量为84.306万股,交易总额为1482.13万美元。

3月以来已有150多家中概股被“预摘牌”

自今年3月以来,已经有包括百度、京东、拼多多等在内的十批共158家中概股企业被美国证监会(SEC)纳入“预摘牌名单”。其中,已有153家因无法在限期内证明不具备摘牌条件已被转入确定名单。

中概股公司的应对

实际上,在中石油等五家央企宣布从美股退市之前,已经有不少中概股公司选择“逃离”美股,在港股双重主要上市,以避免美股潜在摘牌风险影响港股上市地位的极端状况。

截至目前,已有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实现美国和香港的“双重主要上市”。

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2019年阿里在香港是属于二次上市,纽约仍为主要上市地,目的是为美股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空间,股价也与美股挂钩。此次将二次上市变更为双重主要上市后,阿里将有望成为第10家美国香港双上市中概股公司。中概股美股和港股的定价相互独立,这也有望提升香港证券市场的定价能力,吸引国际投资者增配阿里港股,给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发行人将选择以双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此举客观上能有效规避跨境监管风险,更好应对单一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优商业选择。大多数业内人士亦认为,美股中概股回归的更佳选择依旧为港股。因为相较A股而言,港股更能够吸引境外投资。只是回归港股也并非那么容易。一方面,市场普遍担心港股是否能够承担起中概股的估值和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中概股都满足回港的条件。

虽然这五家国营上市公司从纽交所退市对它们的成交量没有影响,可是很明显的,这已经带来一个示范效应,显示出中国政府已经对于中概股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已经有所准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脱钩。相信中国政府后续还会在中概股回归或双重上市方面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减弱相应的冲击。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Jason Zhang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