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分析

教科书式的预期管控 – 美联储加息反致市场大涨!

5 May 2022 By Cher Tian

股票

热门话题

昨夜,美联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次利率决议。最终结果与美联储此前的说法一致,加息50个基点。从3月份的加息25个基点开始,调整到现在的0.75% 至1%的水平。而缩表的进程则是从6月开始,以每个月475亿美元的速度进行量化紧缩,并将在此后的3个月内,将缩表的规模提升到950亿美元。加息的力度与市场预期一致,而6月开始,头一个月475亿规模的缩表更是比市场预期更宽松,不得不说美联储现在对于市场预期的管控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市场也因此立刻做出反应:

1、美国三大股指出现了非常强势的反弹,标普500指数冲上4300点;道琼斯指数强势上涨超3%,站上34000点;对流动性最敏感的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更是高达5.4%,重回13500点。

2、近期在高位震荡等待议息结果的美元指数则是小幅回落到102附近,但依然稳稳的站在100点上方。这意味着美元实际上在依然保持强势,只是预期释放后的短线调整,美元依然是今年市场市场的主轴。而其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也是跟着美元的走势小幅调整:黄金价格小幅上涨至1880美金上方;西德州原油价格再次攻到近期108美金/桶的价格阻力;主流货币对大多都因美元的走弱而回调。

回到本次利率决议上,美联储继续“讲鹰话,做鸽事”,会上强调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太高,并且给当下的经济环境造成了困难,会迅速采取行动将通胀降下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透露,FOMC委员普遍认为接下来的几次利率决议要考虑再加50个基点,也不排除在经济环境需要的时候,将利率提高的更高水平,目前计划是年内将利率水平提高到2% – 3%的中性水平。

从讲话的内容可以看出,现在美联储的官员们普遍有意加快加息的步伐,以求遏制住1980年以来最高的通胀水平。从手法上,也吸取了上世纪80年代的教训,避免力度太大导致经济衰退,按鲍威尔的说法是希望经济实现软着陆。各大机构也很快对接下来的美联储动作做出预测:高盛认为今年的6月,7月,9月都将各加50个基点,并最终在明年的第二季度提高到3% – 3.25%的水平。而彭博社则是推算,按照美联储目前计划的缩表速度,预计2024年会将美联储的资产规模降到疫情前的水平。这意味着这一过程将会维持3年的时间,3年的紧缩周期对于美联储和不想被美元收割的世界其他市场来说,都是一场挑战。

美联储期望管控通胀,而中国的工业能力能保证大量廉价商品,中美之间有可能达成和解吗?

如果中美之间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在关税的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互相降低壁垒,那么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首先,美国削减中国关税确实存在理论上的可能,美方也有类似的暗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5月3号的时候宣布,四年前启动的“301调查”和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这两件事情,分别将于今年的7月6日和8月23日结束。而美国的贸易代表戴琪在2号出席活动的时候就表示:美国政府将采取一切政策手段来抑制物价飙升,并且暗示削减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将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看起来似乎是有松动的空间,就看后续美国控制通胀的情况了。

但事情也并不完全对中方有利,首先是中国近期陷入了和疫情的缠斗之中,经济的复苏需要足够强利好支撑,恢复对美出口就是其中之一。另外,时间上也并不站在中国一方。越南最近公布了3月的出口数据,表现非常强劲。此前中国疫情有良好管控的时候,很多东南亚的订单都回流中国,现在上海封城,导致大量的订单又回到了东南亚,尤其是越南。根据越南公布的出口数据,越南今年3月份进出口总额为673.7亿美元,环比增长38.1%,其中出口额为347.1亿美元,环比增长48.2%,同比增长14.8%。

即使这样,据说还有很多订单都已经堆积到年底了,因此预计越南的高出口增长可能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另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越南也有个很是雄心勃勃的计划的,这个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到2025年人均收入超4000美元,成为具有现代化工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个阶段是到2030年建成具有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个阶段就是2045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要超过12000美元。所以越南的野心和潜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那因此回到这个问题本身,中美之间确实存在给经济争端降温的动机和动力,国际政治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使短期内各取所需管控争端,彼此解决对方的经济问题,但在别的领域的竞争也会持续。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

联系方式:

墨尔本 03 8658 0603

悉尼 02 9188 0418

中国地区(中文) 400 120 8537

中国地区(英文) +248 4 671 903

作者:

Eric Wen | GO Markets 专业分析师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 GO Markets 分析师和参与者,基于他们的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表达的观点、意见或交易风格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GO Markets 立场。建议,(如有),具有“普遍”性,并非基于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在根据建议采取行动之前,请考虑该建议(如有)对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的适用程度。如果建议与购买特定金融产品有关,您应该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了解并考虑该产品的产品披露声明 (PDS) 和金融服务指南 (FSG)。